不安全wifi背后 有上百亿黑色产业链

3月15日,央视315晚会现场曝光了不安全wifi网络的安全风险——黑客可以通过构造假的wifi网络盗取晚会现场观众手机系统、品牌型号、自拍照片、邮箱帐号密码等各类隐私数据。

这些数据被黑客获取后,可导致私人邮件、商业邮件的泄露,还会导致通过邮箱注册的微博、网站以及网络支付帐号密码泄露,最终导致财产损失。

事实上,由于免费wifi市场目前缺少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基础安全能力往往被忽视,而用户使用免费wifi的安全隐患日益凸显。当这些个人信息成为“商品”经过庞大的网络交易市场推波助澜,在巨大利益驱使下,不安全wifi成为新的信息泄露重灾区患。

公共wifi究竟有多不安全?

腾讯安全wifi联盟的数据显示,全球约10%的人口正在使用wifi,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中国目前公共场所wifi热点覆盖至少超过千万个,这项服务几乎已经成为了公共场所服务范围内的标准配置。

腾讯手机管家报告显示,在android联网用户中,高达49.75%的人用wifi联网,86.03%的用户最爱用wifi聊天,67.23%的人认为wifi联网的最大问题是速度慢,62.05%的人吐槽wifi连接麻烦需要密码,而有49.14%的人担心wifi的安全问题。安全专家分析,虚假wifi钓鱼是当前免费wifi的主要安全风险,315晚会现场黑客盗取用户隐私的主要方法就是利用了虚假wifi钓鱼的手法。所谓虚假wifi钓鱼,是指犯罪分子通过架设一个与某公共wifi热点同名的wifi网络,吸引用户通过移动设备接入该网络,然后就可以通过分析软件窃取这些接入虚假wifi热点用户的资料,包括wifi登录密码,从而成功破译。

而这只是不安全wifi的冰山一角。通过这一手段,黑客还能窃取到用户的银行账户、网络支付账户密码,从而实施资金的盗刷。除了虚假wifi钓鱼外,“dns劫持”、“arp欺骗攻击”等黑客攻击手段也会被用来在免费wifi网络下对在网用户进行恶意攻击,导致网络瘫痪、窃取网购支付账号密码等。

不安全wifi背后,有怎样的黑色产业链?

可以看到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友希望免费上网的心态,在公共场合用一台电脑、一套无线网络及一个网络包分析软件,就可以建一个不设密码的wifi,盗取蹭网设备上的资料。

360手机安全中心公布数据显示,连接这种“黑网”所进行的操作、传输的数据都可被第三方监视,黑客可从数据包里查到用户登陆信息,从而窃取个人邮箱、社交软件账号、照片、短信等信息。

“不安全wifi热点其实就是在数据传输的上游设置了一道阀门,所有接入者的数据都通过这个阀门与相应的网站进行传输,黑客通过一些特定的攻击设备,就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记录和抓取分析。这样,接入者的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就被不法分子一览无余。”360安全专家解释称。

除了抓取用户数据包,黑客还可以通过病毒、木马程序,让接入者的设备中毒,获取终端数据,而免费wifi给黑客植入钓鱼网站提供了便利。通过相关技术,黑客可以在接入者浏览网站时植入一段html代码,使其自动跳转到钓鱼网站。如果此时登录银行、支付宝等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接入者就会面临更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购买个人信息进行精准营销或精准诈骗成为了这一黑色产业链的下游。

目前,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已不是新鲜事物,高额利润使大批不法分子趋之若鹜,甚至悄然形成了一条收集、加工、倒卖个人信息的地下“产业链”。其中,黑客是信息来源的最顶端,黑客利用不安全wifi等技术手段,大量套取用户信息,再将这些信息卖给“下家”;而“下家”利用自己手上的资料,一方面以群发短信或邮件等方式推销这些隐私信息,另一方面还会在网上公开打广告,有意者只需用搜索引擎或聊天工具就能找到他们。

据悉,黑客实际掌握用户数据库的数量已超过1亿条,中国黑客的黑色产业链规模或高达上百亿元。

五大防范措施

一要谨慎连接公共wifi。在公共场所使用wifi时,找工作人员确认后再连接使用。可不需要密码的免费wifi,有可能是钓鱼陷阱,尽量避免使用。如果个人手机宽带流量足够,建议优先使用自己的手机流量套餐。

二是在接入公共wifi时,尽量不做一些敏感性较大的操作,比如移动支付、登录网银、登录重要的网络服务(微博、邮箱等)。

第三,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上安装杀毒软件,可帮助网民拦截可能的钓鱼网站和病毒木马攻击。如果杀毒软件报警,建议断开连接,确保安全。

第四,家用路由器管理后台的登录账户、密码,不要使用默认的admin,建议使用字母加数字的高强度密码;设置的wifi密码应选择wpa2加密认证方式,并使用较复杂的密码。这些措施可以防止家用路由器被入侵破解。

第五,手机端谨慎使用wifi密码破解软件,谨防一些黑客工具窃取手机隐私信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查看原文

为您推荐